騎著電瓶車,龍頭上掛著油條豆漿……4月20日早晨7點,秦淮區朝天宮街道評事街社區黨委書記蔣煒的身影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門口。進門后,攤開筆記本,“刷刷”記下一天的工作,按照順序分門別類標注不同的記號,時不時拿起一邊的油條匆匆啃上幾口。
“嗡嗡嗡——”蔣煒口袋里的手機不斷振動,她掏出手機,點開微信,“防疫工作群”“評事街小區2群”“居家人群服務群”……除了不同的群聊,還有五六條居民私發的信息,大多是咨詢疫情防控政策和一些生活工作的疑問。蔣煒一個個回復,發出的每一條語音都溫和耐心。
8點,社區的其他7名社工陸續到崗,蔣煒言簡意賅地為大家布置一天的工作。10分鐘后,辦公室里一片忙碌景象:有人打開電腦梳理大數據平臺的人員名單,有人換上防護服準備與醫生一起上門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物資,有人則開始撥打電話提醒老年人接種疫苗……
處理完手頭的事情,10點,蔣煒套上紅馬甲,與社區醫院醫生一起,上門排查獨居老人情況?!皠⒁?,還接種疫苗啦?小區門口就可以接種,您隨時下樓都行?!鼻瞄_獨居老人劉阿姨的家門,因為連日工作,蔣煒的聲音有些沙啞,但仍十分親切。
下午,蔣煒匆匆趕到核酸采樣點。她嫻熟地穿上隔離服、戴上面罩,手中握著擴音喇叭,在隊伍里維持起秩序。4月下旬的天氣逐漸轉熱,不一會兒,蔣煒的額頭上就沁出豆大的汗珠。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核酸采樣結束后,蔣煒和同事們又開始整理點位物資。
“疫情防控期間,事情更多更雜,每天早晚我都得到社區,整理好當日事項,心里才放心?!睆暮怂岵蓸狱c忙完,蔣煒并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回到辦公室,詳細記錄當天的工作,總結經驗和不足。全部整理好后,才關上大門,成為最后一個離開的人。蔣煒笑著介紹,做社區工作,要有情懷,在社區工作十幾年,她跟居民之間的相處更像親人,社工的心跟居民靠在一起,想在一起,才能扎密扎實基層防疫網。
在其他社工的眼里,蔣煒以“細心耐心”出名——對待工作細心嚴謹、對待居民耐心親切。今年3月,評事街社區轄區內的評事街小區被納入封控區、金鼎灣小區被納入管控區,作為社區的“大管家”,蔣煒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保障封控區和管控區,小到防護服的穿戴,大到片區劃分設置,每個人、每件事、每個細節都需要十分投入。蔣煒常常和同事們說,保障居民的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來不得半點閃失。每天晚上,她都在各個小區門口巡邏至深夜,經常通過電話,給情緒波動的居民做心理疏導。
社區里算上蔣煒,一共8名社工,蔣煒喊上當時居家辦公的丈夫到社區幫忙?!翱吹缴鐓^工作者們工作辛苦,他也忙得樂呵呵的?!笔Y煒笑著說,孩子讀大學,平時只有她和丈夫兩個人在家。
“疫情就是命令,作為一名黨員,在人民有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是我的責任,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怕,我理應站出來,沖在前?!笔Y煒說。
版權聲明
1、本文為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南報網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本網站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