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訊(記者 余夢迪 通訊員 張蕾 練紅寧)《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頒布實施一年來,南京按照“全覆蓋”“五有”等標準,多層次推進專業規范、多元親情服務,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不斷延伸職能、拓展服務。4月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軍事國防時空節目在《守護——退役軍人保障法施行紀事》專題中,介紹了南京依法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營造全民參與擁軍優屬良好氛圍的暖心做法。
“是湯律師給了我信心,一直全力幫助,就像親人一樣……”戴毅是一名退役老兵,去年7月1日,公司違約解除了他的勞動合同。為此,他找到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咨詢求助,中心法律服務工作站的湯律師熱心幫他查找有關法律知識、梳理證據。今年1月5日,經勞動仲裁委裁決,違約公司最終支付戴毅兩倍的經濟賠償金共計6萬多元。他沒有想到官司能打贏,而且還獲得了賠付。他覺得服務中心的律師更懂老兵,特地送上寫有“親如家人,貼心服務”的錦旗表示感謝。據了解,南京13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設有法律服務站,102個街鎮和部分社區(村)退役軍人服務站設有法律服務點,通過各種方式為退役軍人提供優先的法律服務,專業的律師幫助不少老兵解開了心結,化解了矛盾。
江寧區湯山街道龍尚村有80多名退役軍人,村里成立了退役軍人黨支部,由年輕的退役軍人、服務站副站長雷立峰擔任黨支部書記。該村退役軍人服務站打造了以退役軍人為主體的1支專業隊伍、5支紅星志愿者服務隊、N個服務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的各種平臺,并提供政策咨詢、學習、就業等各類服務,形成1+5+N的“老兵服務老兵”的特色,每個老兵既是被服務對象,也是參與服務人員,促進了村子的和諧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吸引了城里人、外地人前來旅游觀光。
突出“軍”味和尊崇,著眼服務和關懷。南京1331個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早已遍及全市鄉村和街道社區,讓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兵”至如歸。其中,玄武區梅園新村街道等9家退役軍人服務站入選全國或全省“百家紅色精品退役軍人服務站”。去年成立的玄武區退役軍人之家綜合體成為南京雙擁和紅色文化新地標,他們將服務機構、雙擁和退役軍人展館、軍事主題廣場等融為一體,將國防教育、雙擁展示、紅色傳承與服務保障同步推進,營造關心國防、崇尚英雄的濃厚氛圍,有效增強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的榮譽感獲得感。
南京市雙擁辦主任、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郭明雁介紹,經過三年努力,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正向著高質量邁進,今年將實現百分百創建“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完善三級退役軍人法律服務體系、打造一體化服務保障平臺,為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打下堅實基礎。
版權聲明
1、本文為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南報網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本網站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